寻找一种低成本容灾解决方案 1

2009-06-13 04:49:26 来源:  作者:admin 阅读:0 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纵观人类历史,人们一般都是在吃亏了以后才会看到自卫艺术的价值。这一点在灾难恢复上尤其如此。在诸如9/11事件、卡特丽娜飓风,或最近的洪水和龙卷风之后,厂商们的灾难恢复设备就马上得到比起以往多得多的关注。
    IBM的信息保护服务部门的Brian Regan说:"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就看到客户们的兴趣马上增加,然后促使我们和我们的客户之间更多的交流".
    美国海洋与大气总署(NOAA)最近的警告说预计将有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飓风季节,但是这种警告显然不会马上促使企业关注购买最新水平的业务连续性(BC)配置,虽然在卡特丽娜飓风的结果之后他们才开始关注。最近的一份Aberdeen Group的研究报告显示34%的公司还没有部署任何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在剩下的66%中,25%没有进行定期的灾难计划测试。而且,当你看中小型企业的时候,Aberdeen Group的分析师Jeffrey Hill报告说在雇员在100到1000之间的中小型企业中,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业务连续或灾难恢复计划。
    是成本还是过于自信?
    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因为过于自信。许多公司希望能在灾难面前能够马上恢复。但是他们无法承受这个成本。比如说你希望设置一个大型的备份/恢复架构,例如Saleforce.com所使用的那样。Saleforce的备份和灾难恢复平台可以让它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丢失任何交易。但是这需要总共9个备份的数据,每个备份都有不同的灾难恢复点。该公司复杂的磁带库阵列、磁盘阵列、服务器和数据库花费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成本。通过对分布在不同海岸的镜像SAN(存储局域网)之间的生产数据进行定期的影子镜像,实现了连续数据保护(CDP)。Oracle数据库也被连续地保护。该公司部署的其他情境包括从始至终都可以在4小时内恢复到不重要系统在48小时内恢复。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种层次的保护。因此,发展出了不同水平的灾难恢复,其范围从"保持生存或者死亡"这种类型的灾难恢复,到更为具有优先次序的方法,一直到经济型的灾难恢复。
    让我们来看看基本的灾难恢复——某种类型的定期备份,和在合理时间内恢复系统及数据的计划。区分这两个很重要。
    Hill说:"一般一个公司都会有一个数据备份系统,但是仅仅只是备份数据不会构成灾难恢复策略".
    但是,正如Aberdeen的数据所证明的那样,许多公司没有走出备份的范畴来建立某种形式的灾难恢复方案。而另一个极端是,一些公司由于受够了备份技术之间的争战,以至于他们就部署了灾难恢复而没有部署任何形式的底层备份。
    例如,纽约城的消费者事务部使用来自Brocade的StorageX来专门用于灾难恢复。它在曼哈顿的主要办公室则是在一个EMC Celerra NS500 NAS(网络附加存储)设备上存储数据。它在皇后区的其他主要站点则使用另一个NAS设备。在皇后区的用户实际上将数据写入EMC设备,然后曼哈顿的所有数据都通过微软DFS(分布式文件系统)被复制到皇后区。Brocade StorageX将文件数据汇总到一个逻辑文件系统。如果曼哈顿发生故障,那么用户可以自动切换到皇后区。
    它们的IT部门是如此自信,以至于它如此进行最终测试——在一个工作日当中拔下EMC设备的电源。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部门甚至不使用定期备份系统。它就依赖于这种灾难恢复设置来保护它的所有数据。
    "当我们进行测试时,一切都很完美",该部门的LAN(局域网)管理者Matthew Miller说,"这个系统在第二个地点就故障复原了,而用户感觉不到任何事情".

 

(0)
(0)
  • 精彩图文 - 最新图文资讯
  • 业界动态 - 相关资讯导读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360温馨提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相关评论
  • 行业动态 - 编辑最新推荐
  • 技术专题 - 阅读排行
技术论坛 | 客户服务 | 服务项目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汇款帐户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
广告协会
国际连锁
经营协会
中国
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
联盟协会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Copyright(C)2009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回天科技
上海总部: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41号汇嘉大厦12楼E室 021-58358765
浙江分公司:杭州市文三路388号钱江科技大厦10楼1016室 0571-88218821 全国(北京,广州,深圳,宁波,温州,南京,成都)咨询热线:400-889-1122
浙ICP备05004250号